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告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上海交大2012年通识教育研讨会召开

发布日期:2012-06-20    点击量:

上海交大2012年通识教育研讨会召开[图]

[发布时间]: 2012年06月19日


[责任编辑]: 吴晓玲 思源

    6月15日至17日,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通识教育研讨会召开。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主任、校党委副书记徐飞,副校长黄震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黎明,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江志斌、出版社社长韩建民、通识教育委员会委员、通识教育模块专家以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任课教师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通识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文科处处长蒋宏主持。

    徐飞从“什么是通识教育、怎样评价通识教育课程的质量、如何上好一门通识课程”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他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关于通识教育的理解,徐飞强调要把握两个纬度:一是 “共通性”和“超越性”。通,即贯通、打通、通晓、通透,既然要通,那就具有“超越性”,不能就事论事、就学科谈学科,而是要寻找共同体,超越学科表象寻找共同点,寻找根源问题。通识教育的核心要义是能够领悟事物最本质、最深刻、最共性的道理。二是 “对意义的探寻与价值的追问”,即正当性、正义性或善意性,要寻找一种知性美德,要追求这个世界、事情背后的正当性与正义性,即追求它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在谈到“通识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时,徐飞指出,通识教育效果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要做到立竿见影,在技术上很难度量。然而,对通识教育效果的考量又不是不可能的。他认为,通识教育课程评价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外行不觉得深,内行不觉得浅”,做到这一点,这就是好的通识教育课程,要把经验上升为概念,把概念上升为理念,把方法上升为方法论;第二个标准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即对课程最好的评价就是学生对这门课的热爱。谈到“如何上好通识课程”时,徐飞指出,好的课程可以通过设计来实现,通识教育要超越本学科知识,要用深厚的学养、宽阔的知识面,来教会学生用批判性思维看待事物。徐飞强调,在通识教育中要注重经典阅读,阅读对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提升、对个人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黄震在讲话中强调了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意义。他简要介绍国内外部分高校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情况,以及上海交大开展通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黄震对历次通识教育研讨会所取得的成效给予积极肯定。

    江志斌从交大实施通识教育的意义、实施通识教育的指导思想、通识教育现状及下阶段规划等四个方面,对我校通识教育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汇报。特邀嘉宾复旦大学谢遐龄教授的《我对通识课程的体会》、清华大学陆一博士的《教养与文明——日本的通识教育》、上海交大关增建教授的《通识教育不是什么》三个主题报告,既有宏观层面的理念诠释,也有微观层面的解读,获得与会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北大出版社张黎明总编辑和交大出版社韩建民社长从出版社的角度分别就高水平通识系列教材出版等主题发言,表达了对上海交大通识教材大力支持的决心与信心。

    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我校新一届通识教育模块专家的受聘仪式,徐飞与黄震为受聘的专家颁发了聘书。

    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围绕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顶层设计、通识教育课程持续建设与质量提升、通识教材建设等多个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的意见与建议对推动上海交大通识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识教育是上海交大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学校落实“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人格养成”的“三位一体”教育体念,实施“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识教育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近年来,全校300余位教师积极投身于学校通识教育工作中,学校也从制度建设、组织保障、专项经费支持、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在学校逐渐形成了通识教育持续开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 教务处 


来源链接:http://news.sjtu.edu.cn/info/1021/125845.htm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