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告 -> 通知通告 -> 正文

关于举办优秀教学案例分享会(第四期)会议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3-07    点击量:

各高校:

    为了促进高校老师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苏州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江苏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中心等高校组建了跨学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共同体”旨在通过在线的方式分享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经验,推进国内高校教师有效利用线上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工具、智慧教室、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目前,“共同体”已经开展了三期优秀教学案例分享会。

   经研究,“共同体”定于2022年3月16日举行第四期混合式教学案例分享会,此次分享会的主题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会议报名:https://wj.sjtu.edu.cn/q/w6yi9wFp 

主办:跨学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共同体(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苏州大学教务处等)

协办:江苏金智教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树网

时间:2022316日 下午2:00-5:00

线上直播地址:将通过邮件发给大家


联系人:

上海交通大学 余建波 jbyu@sjtu.edu.cn 021-34206415-27

华东师范大学 吴娉娉 ppwu@admin.ecnu.edu.cn 021-54344781

苏州大学 李慧 lihui@suda.edu.cn 0512-67165380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教务处

2022年37




分享案例(陆续增加中)


案例一:实践类课程“课程思政”设计——以华东师范大学环境问题观察课程为例

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环境问题观察”为例,分享上海市课程领航学院、领航团队、领航课程的作法,从实践课程的设计、中国大学MOOC推广,“行走的苏州河”,“小区里的野生动物园”、“上海的生态文明”等案例介绍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的做法。



张勇,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负责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分会副秘书长。开展上海生态文明、环境教育、垃圾分类、精品课程建设方面的讲座300多场次。


案例二 溶于普通物理课堂中的自立自强

在课堂教学中,罗老师一直致力于将《普通物理学》课程的系统性、逻辑性、创新性和思政元素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好“主渠道”作用。通过多年的实践,苏州大学《普通物理学》形成了一套以系统课程为主线,以自主实验为抓手,以课程思政为灵魂的教学内容体系,同时通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课程目标与理想信念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将思政育人落到实处

罗晓琴,苏州大学东吴学院副教授,大学物理系主任。长期从事普通物理学课程教学与改革工作,曾获第十八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基础物理教师上好一堂课竞赛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苏州大学第三届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苏州大学首届微课教学竞赛二等奖,苏州大学交行教学奖等荣誉称号。



案例三 价值引领潜移默化,趣味实践探索创新——《STEAM—创新实验设计》课程建设


STEAM-创新实验设计》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着眼于学生从中学向大学转型期间思维模式训练与转变的一门课程。课程受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开放性项目的启发,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探究创新实践问题均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建立自我认同和学科自信。教师追求高品质教学的初心、严谨求实的真心、循循善诱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是最好的价值塑造,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结成教学共同体,利用混合式教学的特点,通过线上线下小组讨论、互动交流、阶段汇报等方式,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陪伴学生成长,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为三位一体下物理实践类课程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提供了经验和思考。


翁雨燕,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曾获得苏州大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苏州大学2020年建行奖教金。在物理类学科竞赛指导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物理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省级教改课题等,主编江苏省重点教材《近现代物理实验》。


案例四 材料物理课程思政思考




    杭弢,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互连材料的电化学成形及表界面控制。2004年、2010年分别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学士、博士学位,2007年-2009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赴美国密西根大学材料与工程系留学。2010年-2013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2018年赴美国西北大学访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面上、青年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多项。在Nat. Electron.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一百余篇,他引1600余次,H因子25。先后主讲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3门,研究生课程3门。曾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佳和优秀教学奖”,“卓越教学奖” ,“凯原十佳教师”,“教学能手”,“最受欢迎教师”,“烛光奖”一等奖,“优秀教师”一等奖等荣誉。


案例 五 混合式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的时间与思考——《中药学》课程为例





    杨柏灿,男,上海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全国临床中药学会副主委,上海市药学会常务理事,老年药学会主任委员,世界针灸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自1988年以来,先后承担和参与多项各级中医药的科研项目。曾获1994年上海市启明星项目资助,并先后承担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纳米专项、上海市新药产业办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等。30多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专利3项。

    主编并出版专著5本,参编学术专著4本,主编《中药学专论》、《方药学》教材,副主编教材2本,参与编写教材3本。自2013以来,引入MOOC教学模式在中药教学中的应用,先后在国内开设与中药相关的多门课程,其中《走近中药》在2013年获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获批首批上海市高校资源共享课并连续开课;《杏林探宝—认知中药》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开课,并在2015年7月《杏林探宝—认知中药》通过交大好大学在线上美国的COUSERA 平台,成为全球第一门以这种教学模式的中医药课程;2015年《中药学》、2016年《中药知多少》获批全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慕课课程,并先后上线运行。主讲的慕课《中药学》获2018年国家教育部慕课精品课程,2020年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混合式教学金课。

    近5年来重视中药文化的研究,遵循“文化引领中药,中药展示文化”的理念,开展立体化中药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进5年来先后主编并出版中医药通识教育读本《药缘文化—带你走进中药》、《药名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本草光阴—中药养生文化日历》、《系列漫话中药》、等。2018年《立体化中药文化通识课的构建与实践》或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