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本科人工智能赋能(AI+)课程建设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务处〔2025〕29 号
各学院(系)、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AI素养、创新能力和智能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根据《上海交通大学“AI+教育教学”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现开展2025年本科人工智能赋能(AI+)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申报范围
1.申报课程须为已列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程,且至少经过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2.课程负责人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强,教学改革意识强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能够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课程负责人应主讲本课程2轮次以上。
3.课程建设团队应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素质优良,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含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和教学团队不存在师德师风、学术不端等问题,近两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
4.每位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申报的项目不得超过1项,作为团队成员参与的项目不得超过2项。
5.已作为负责人牵头教务处数智课程、AI+课程以及依托课程开展的实验教学改革项目,或已立项教学发展中心“人工智能+教育”专项基金和“HI 导师+AI 导师”课堂变革计划的老师,原则上不得再次作为负责人申报本项目。(附件3)
(二)申报要求
课程改革需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课程应能够体现AI技术与学科及专业内容的深度融合,开展AI赋能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推动教学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环”四元互动模式的转变。
二、申报材料
(一)课程建设申报书,包括建设计划、资源需求、预期成果等。
(二)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结构、教学进度和评估方式。
三、申报流程
(一)课程负责人向学院、直属单位提交申报材料,包括课程建设申报书(附件1)及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学大纲。
(二)各学院、直属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确定推荐名单,填写申报汇总表(附件2),将材料报送教务处。本次申报各单位不限制名额,凡符合申报条件的课程均可推荐。
(三)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公示立项结果。
(四)获批立项建设的课程负责人提交《人工智能赋能(AI+)课程建设任务书》。
(五)教务处将开展系列专题培训交流会,指导教学团队开展人工智能赋能(AI+)课程建设。
四、政策支持
(一)通过教务处评审获得立项的本科人工智能赋能(AI+)课程立项项目,将根据课程具体情况及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经费支持。
(二)各学院、直属单位应做好本单位的本科人工智能赋能(AI+)课程建设规划,鼓励教师积极投身课程的数字化、智能化资源建设及应用,并对立项教师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三)获准立项的校级 AI+ 专业,须从本专业建设经费中统筹列支专项经费支持 AI+ 课程建设,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学校原则上不再另行单独拨付课程建设经费。
(四)课程建设周期为一年,通过申报立项的课程本学期启动建设,原则上应于2026年10月前完成课程建设。
五、材料报送
请各院系、直属单位在提交材料时,注意以下要求:
(一)汇总表需提交盖章版和电子版;
(二)申报书及课程大纲请合并为一个PDF文件,并提交盖章版;
(三)所有材料打包后,最晚于10月17日下午3点前发送至邱老师邮箱:SJ931011@sjtu.edu.cn;
(四)本次申报无需提交纸质材料。
联系人:余老师34206415-25 ,邱老师 34206415-26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
2025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