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5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务处〔2025〕22号
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5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沪教委高〔2025〕21号)(附件1)的文件精神,学校教务处组织开展2025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申报工作,现将申报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型
本轮重点课程建设优先支持以下内容建设:
1.人工智能赋能(AI+)课程建设。积极推进AI赋能高校课程改革,培育建设一批基于本校课程建设基础和学科专业优势的AI+专业、通识、核心和垂域课程,打造AI+课程体系,创新引领课程教学改革。
2.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围绕服务本市重点产业,推动行业企业和高校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产教深度融合,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课程改革和教学设计,开发一批优质产教融合课程。
3.面向特定领域急需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面向本市三大先导产业和特定领域急需人才培养计划,如涉外法治、国际组织后备、国际金融、国际航运、国际传播等,推动高校相关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课程改革,开放建设一批适用于紧缺急需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
4.实验实训实践课程。高校应聚焦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开设课程应注重多学科融合,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通过校企合作,引进、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将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实验实训实践课程体系。
5.创新创业类课程。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各环节,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课程应注重创新思维培养、创业实践能力提升、跨学科融合和社会责任教育,覆盖学校不同阶段和需求的学生。
6.鼓励专业核心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主动开展课程改革创新,鼓励将课程建设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推动自编教材建设和数字化赋能教学,将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融入课程教学,推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二、申报条件
1. 申报课程须为学校开设一学年以上的本科课程,具备一定的建设基础,且已被列入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或学校课程建设规划,优先鼓励AI+立项课程申报。已入选国家级和市级称号的课程原则上不再列入本次申报范围。
2.各教学单位应根据各自课程建设基础拟定新一轮建设规划,以本轮课程建设重点任务为导向,结合学院实际和学科特点,统筹考虑申报课程的多样性。
三、申报额度
学校每个国标专业可最多推荐2门课程,没有本科专业的学院和直属单位可最多推荐2门课程。请根据本教学单位课程建设规划,择优排序推荐申报。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相关课程的申报工作以医学院教务处发布的通知为准。
四、申报材料报送
1.报送材料
推荐课程须填写“2025年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项目申报书”(附件2)和2025年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3)。
2.报送时间
请各单位于6月9日下午5点前将申报书(PDF)和汇总表(Excel表格和盖章扫描件)发送至邱老师邮箱SJ931011@sjtu.edu.cn。
五、申报评审
学校在各单位申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评审,公示无异议后,择优推荐申报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课程建设周期为两年,建设周期结束后,学校将组织验收。
联系人:余老师,34206415转25;邱老师,34206415转26
教务处
2025年5月28日